最新!河北1市中小学寒假时间定了******url:https://m.gmw.cn/2023-01/06/content_1303245664.htm,id:1303245664
定州市教育局最新发布通知,确定中小学(园)寒假放假时间↓↓↓
为切实做好2023年全市中小学、幼儿园寒假前后工作,日前,定州市教育局发布通知,对寒假及春季开学做出相应安排。
放假安排: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幼儿园和职业学校非毕业班年级1月13日(腊月廿二)放假;普通高中学校和职业学校毕业班年级1月17日(腊月廿六)放假。
开学安排: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幼儿园和职业学校非毕业班年级2月6日(正月十六)开学;普通高中学校和职业学校毕业班年级1月29日(正月初八)开学。
同时,定州市教育局对学生放假前后相关工作提出具体要求。
深入开展校园爱国卫生运动。各学校放假后和开学前,要做好校园内的环境消杀工作,确保爱国卫生运动工作落到实处。要加大校园环境卫生整治力度,全方位改善学校环境卫生,彻底消除卫生死角和蚊虫寄生地。要以班级为单位通过线上课堂、致家长的一封信等形式,教育学生及家长注意个人防护,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到勤洗手、勤通风、戴口罩、少聚集,做好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严格规范办学行为。各学校要维护师生合法权益,不得随意增减假期时长,不得加重学生假期课业负担,确保学生有自主安排活动的时间。各学校要严格落实好中央“双减”和教育部“五项管理”政策规定,引导学生在寒假期间健康上网、加强体育锻炼、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要按照年级统一,总量控制,个别调整的原则,布置系统性、多样性书面作业、实践性作业和探究性作业,积极探索布置跨学科综合性作业,严禁给家长布置作业或让家长代为评改作业,严禁让家长从QQ群或微信群下载打印学生作业。
科学指导假期生活。各学校要加强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引导家长树立科学教育理念,以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和学生共同商量制定科学合理的寒假计划,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能力,避免盲目送孩子参加辅导培训,减轻学生培训负担。要组织教师开展线上家访和 “一对一”学生谈话,全面了解掌握学生成长环境和思想动态,增进家校之间的沟通和信任,引导学生加强体育锻炼、开展文艺活动、强化劳动实践、做好近视防控等,丰富学生假期生活,不能荒废学业。要开通“心理咨询热线”,加强学生的居家心理健康教育,做好心理健康辅导。
全面做好开学准备工作。各单位要提前安排好新学期工作,结合本学期线上教学局限性,做好下学期工作计划,明确工作目标,理清工作思路,谋划工作重点。要组织教职工按时到校上班,提前备课,做好教材到位等准备工作。要对校舍、电力线路、生活设施、食堂餐厅和体育活动设施等进行全面安全检查,消除安全隐患。按照疫情防控有关要求,坚持科学防控、精准施策,确保开学后师生的人身安全和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
转自|定州教育
5G云网得到至强处理器助力******
作为史上最快的一代移动通信,5G已经在全球得到广泛部署和应用。作为全球5G的“领头羊”,我国5G网络建设稳步推进。截至2022年11月末,我国5G基站总数已达228.7万个,占全球比例超过70%;我国5G移动电话用户达到5.42亿户,规模居全球首位。
2023年也将是数字经济加速实现建设数字中国目标的关键年,是加速推动产业发展模式向创新驱动转变的关键年,是碳排放、算力规模与数字经济增长相适应的新型数据中心发展格局的决胜年。
新年伊始,1月11日,英特尔在京举办发布会推出第四代英特尔至强可扩展处理器系列家族。在实现数据中心性能、能效和安全性大幅跃升的同时,为AI、云、网络、边缘和全球领先的超级计算机带来全新功能。
会上,来自腾讯云、天翼云、京东云、阿里云、火山引擎、吉利汽车、浪潮信息与亚信科技等众多合作伙伴,亦分享了其如何基于全新英特尔数据中心系列推动科技、技术创新,以及在诸多领域落地的成功实践。
截至2022年9月底,我国5G行业虚拟专网数量超过1万个,5G已在全国200余家智慧矿山、1700余家智慧工厂、250余个智慧电网项目中得到广泛应用,具备商业价值的典型应用场景已覆盖40%以上的国民经济大类。
在应对复杂5G云网工作负载上,英特尔一直与中国运营商开展深入广泛的合作。比如在机器视觉领域,英特尔和中国电信合作打造了基于云边协同的智慧工厂方案5G应用;在5G云XR领域,英特尔与北京移动等产业链协作,融合全流程算力网络,构建高品质VR电竞体验空间,加速元宇宙落地;在远程协作方面,英特尔和中国联通开通MEC+AR可视化解决方案,基于MEC平台实现针对性部署。
作为支撑数字经济的中坚力量,5G发展突飞猛进。预计到2026年,5G对移动数据总量的贡献占比将达到54%。在此基础上,通过5G行业专网、边缘计算的创新,5G将驱动形成面向行业的全新生态系统。5G还将带动计算模式的转变,最终实现网络和算力基础设施的融合,促使ICT基础架构和设备向着更稳定、可靠、可扩展且符合持续发展的方向发展。(齐柳明)